液壓管路的故障分析與排除(續)
2024-06-25 19:19:22
液壓管路漏油的其他情形:
卡套式管接頭的漏油
卡套式管接頭漏油的主要原因和排除方法有:
1、卡套式管接頭要求配用高精度(外徑)冷拔管。當冷拔管與(yu) 卡套相配部位(A、B處)不密合,拉有軸向溝槽(管子外徑與(yu) 卡套內(nei) 徑)時,會(hui) 產(chan) 生泄漏。此時可將拉傷(shang) 的冷拔管鋸掉一段,或更換合格的卡套重新裝配。
2、卡套與(yu) 接頭體(ti) 24°內(nei) 外錐麵配合處(下圖P處)不密合,相接觸麵拉有軸向溝槽時,容易產(chan) 生泄漏。應使錐麵之間密合,必要時更換卡套。
排除方法:
1、正確按工作壓力選用符合規格要求的橡膠軟管。
2、購進的扣壓式高壓橡膠軟管,買(mai) 後先要試驗一下扣壓處的質量,不油時才裝在主機上。質量不好者要予以更換。
3、安裝軟管擰緊螺紋時,注意不要擰扭軟管。具體(ti) 操作時,可在軟管上劃一彩線觀察,擰扭的軟管彩線由直線變為(wei) 螺旋線,從(cong) 接頭處容易產(chan) 生漏油,甚至造成軟管的破裂。
1接頭體(ti) ;2卡套;3管子;4螺母(卡套式管接頭的漏油圖)
4、鎖緊螺母4擰得過鬆或過緊。擰得不緊,則接頭體(ti) 1與(yu) 卡套2錐麵配合不緊,卡套刃口難以楔入管子外周形成可靠密封;擰得過緊,使卡套2屈服變形而喪(sang) 失彈性。兩(liang) 種情況下均產(chan) 生漏油。
5、卡套刃口硬度不夠,或者鋼管太硬,在裝配後卡套刃口不能切入管壁形成密封。
6、鋼管的端麵不垂直或不幹淨,妨礙管子的正確安裝。
7、接頭體(ti) 與(yu) 鋼管不同軸,導致裝配不正,擠壓不緊,此時拆開後可發現卡套在切入管壁時留下痕印不成整圓的單邊環槽,可酌情處置。
管道安裝布局不好造成漏油
管路安裝布局不好,直接影響到管接頭處的漏油。統計資料表明:华体汇赞助有30%~40%的漏油來自管路安裝布局的不合理與(yu) 管接頭不良。
管道安裝與(yu) 布局
所以除了推薦采用集成回路,疊加閥、邏輯式插裝閥以及板式元件等以減少管路和管接頭的數量,從(cong) 而減少泄漏位置外,對於(yu) 必不可少的接管,在配管時應采取下述措施:
a.盡量減少管接頭的數量,便減少了漏油處。
b.在盡量縮短管路長度的同時(可減少管路壓力損失和振動等),要采取避免因溫升產(chan) 生的管路熱伸長而拉斷、拉裂管路,並注意接頭部位的質量。
c.和軟管一樣,在靠近接頭的部位需要有一段直線部分工。
彎曲部位的注意事項
負壓產(chan) 生的泄露
對瞬時流速大於(yu) 10m/s的管路,均可能產(chan) 生瞬間負壓(真空)現象,如果接頭又沒有采用防止負壓產(chan) 生的密封結構形式,負壓產(chan) 生時會(hui) 吸走形密封圈,壓力上來時因無O形密封圈而產(chan) 生泄漏。
產(chan) 生負壓處的防漏措施
其他原因造成管接頭的漏油
1、對管接頭未擰緊,造成漏油者擰緊管接頭便可。
2、管接頭擰得太緊,會(hui) 出現使螺紋孔口裂開,拔絲(si) 或破壞其他密封麵等情況而造成漏油。此時須根據情況修複或更換有關(guan) 零件。
3、公製細牙螺紋的管接頭擰入錐牙螺孔中,或者反之。液壓管路采用的螺紋如下表所示。國際上普遍采用細牙普通公製螺紋作為(wei) 液壓管路上的連接螺紋,建議不使用其他螺紋。
螺紋或螺孔在安裝前損傷(shang) ,或者加工未到位。此時可用絲(si) 錐或板牙重新套螺紋或攻螺紋,或更換新接頭。特別要注意各種螺紋的螺距,不可混用。如果不仔細測量每英寸牙數,很難斷定是錐管螺紋還是普通細牙螺紋。特別是牙形角為(wei) 55°的錐管螺紋與(yu) 牙形角為(wei) 60° 的圓錐管螺紋容易混用。實際它們(men) 除了牙形角不同外,每英寸牙數也不同,同一公稱直徑,例如ZG1/8與(yu) 21/8”,往往也不一樣,混用時開始可擰入,但擰入幾扣牙後,便感到擰不動,一方麵此時很容易誤認為(wei) 管接頭已經擰緊,但通入壓力油後往往漏油:另一方麵如果強行擰進,會(hui) 因牙數不對而使螺紋拔絲(si) 而漏油。另外,如果螺紋有效長度不夠,也會(hui) 產(chan) 生虛擰緊現象,好像擰緊了,但其實並未使一些零件緊密接觸。
管接頭在使用過程中振鬆而漏油,要查明振動原因,保證配管有足夠的剛性和抗振性,在管路的適當位置配置支架和管夾,並采取防鬆措施。
螺紋配合太鬆,螺紋表麵太粗糙,纏繞的聚四氟乙烯帶因纏繞方向不對,在擰緊螺紋管接頭時被擠掉擠出,均可能造成漏油。
管接頭密封圈或密封墊漏裝或破損造成漏油,可補裝或更換密封圈或密封墊。
管道的質量不應由閥泵等液壓元件和輔助元件承受,反之波壓元件隻有質量較輕並且是管式液壓件的情況下,才可由管路支承其質量,否則使管路壓彎變形,造成管接頭處的不密合而漏油。如果管式液壓件太重,應改用板式閥或用輔助支承支承起其重量,以防止液壓元件管接頭因變形產(chan) 生漏油。